滚动

主力车型下探至20万以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战备竞赛”开打!

2023-11-22 11:46:26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2810   

距离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喊出“烧死中国本土车企”的言论几近半年,在广州车展使上了浑身解数的起亚终究是推出了EV5,即便新车的热度远不及那充满冲突和火药味的言论,但不妨碍的是,这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只是,不局限于本土与客土,新一轮的局面是“旧与新的终极较量”——传统车企新能源的主流级别车型逐渐下探至20万元以下,新势力被“烧死”在即。

从最初的自个儿作妖“自燃”,到被各大财团们“烧死”,新能源这条赛道的发展路径,富有戏剧性之余又附带着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季度,股价一路走高的零跑汽车,野心不断膨胀,今年3月份以纯电动版降低至少3万元,和9月份新增价格更低的增程版的组合拳形式推出新款C01,一款新能源中型SUV以15万元左右起售,犹如屠夫执刀,朝着砧板一砍而下。

危难之际总归有特别的手段,以智驾闻名却遭遇挫折的小鹏汽车,干脆狠心了一把,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中型SUV小鹏G6,以贴近20万元的价格投放到市场,犹如一根导火索,引燃即引爆整个车市。

由此,各大车企“收收埋埋”的小心思也终于是按捺不住,彻底释放开来,马不停蹄的,一场“以主流级别车型贴近20万元为荣”的价格战打响。

最为关键的是,在新势力的保有量日益提升价格不断下探的背景下,传统车企显然更有冲劲。比如,长安深蓝、长安启源、吉利银河加速布局,不管增程式抑或是纯电动,统统一齐上,唯一的任务就是:比新势力卖得便宜!

相较前面提到的几款,更为典型的是别克E5、飞凡R7/F7。

据了解,在2025年之前,上汽通用要在智能化、电气化上“烧掉”700亿元。今年的动作异常频繁,本届广州车展上,凯迪拉克锐歌起售价下探至30万元以内,而在今年7月份,该车已经进行过一轮高达6万元降幅的动作。

欲与新势力来一次你死我活的较量的,是别克E5,作为一款中大型SUV,原本20万元出头的价格已然可以在细分领域称王称霸,但在价格战的冲击以及钱包鼓鼓装着的700亿元大背景之下,二话不说径直将起售门槛拉低4万元。毕竟,1字头还是来得比2字头醒目。

“新势力有嘴,传统车企有钱。”一名圈内人士对于上汽通用这样“闷声干大事”的做法,给予了如此的评价。

无独有偶。同样出自上汽集团,飞凡R7/F7在广州车展上宣布了一件引人瞩目的大事——双车起售价同步下探至18.99万元。

这般的大刀阔斧和灵活机动,不免让人回想起上汽乘用车昔日的辉煌,要知道的是,R7原本是以27.99万元起售,而F7原本以22.99万元起售。且与过去的定价方式截然不同的是,一般来说同级别的SUV价格会高于同级别的轿车,而R7/F7完全摒弃了这种“落后”的定价方式。

显然,飞凡汽车不只是对过去月销2000辆的成绩不甚满意,还带有与新旧势力较量之中的一丝不忿。不走过场,直接上场,典型的财大气粗的气势,在不忿中释放开来。

可以看到,大凡能够荡起一丝涟漪的,车企们愿意费更多气力的,基本是围绕于“中型级别左右”的主流级别新能源汽车。貌似成为车企们的共识是,满足了国人追求的尺寸大、空间大,又保证了经济性,再将价格拉低,必然能够拿下最终的话语权。

当然,拿下最终话语权的代价,是巨大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为1967.87亿元,同比微跌6.92%,净利润为43.22亿元,同比下跌24.69%。具体到集团参股公司的业绩,可以追溯至上半年,几乎一致的是,上汽通用上半年营业收入只是微跌,但净利润同比暴跌76.83%;上汽大众上半年营业收入虽有15.65%的下跌,但净利润同比跌幅达到了80.96%。

车辆价格下调,卖得更多,保证了营收,固然也降低了利润,且在价格继续下探的情况下,利润下跌的速度可能来得更为猛烈。然而,这已然成为了趋势,包括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南北大众、广汽丰田、起亚,乃至BBA,等等等等,没有太多的花招,大都在价格上去逐一攻破,心中似乎更是存有一份信念:不管亏多少,先把数量搞起来!

钱烧掉之后,效果如何?大众ID系列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官降,但“暗地里”的终端优惠,使得这个品牌不再如以往那般高高在上,销量数据显示,10月份大众ID系列悄然卖出了2.28万辆,除了仍旧不及理想汽车,已远超小鹏、蔚来、零跑、哪吒等一众新势力车企。

价格战的战火,愈烧愈烈,长安深蓝、长安启源、吉利银河面向20万元以下的市场,市场保有量加速提升,势头全然不弱于新势力,而在比拼资金能力水平之下,传统车企完全有“烧死”新势力的条件。

更为可怕的是,新势力一贯自诩的智能、服务、营销,传统车企同样在模仿之、学习之、超越之——可以这么说,今年将过去,2024年新势力被“烧死”在即并非虚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商务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务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商务网 电子邮件:ha177015747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