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放弃单飞,飞凡回归上汽乘用车“避风”
飞凡与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品牌并行,意味着其重新回归上汽乘用车阵营。实际上,飞凡脱胎于荣威。2020年,荣威发布全新车标“R”,与“狮标”形成双标组合。其中,传统燃油车型使用“狮标”,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搭载“R”标。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宣布,R品牌正式以独立公司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注册资本70亿元,并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彼时,上汽集团方面表示,R品牌将通过飞凡汽车成为独立品牌并进行市场化运作,探索数据驱动和产业共创的新模式,有助于加快开拓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
然而,70亿元投入回报甚微。成立三年,飞凡相继推出中大型轿车飞凡F7及中大型SUV飞凡R7。数据显示,去年飞凡汽车销量约2.1万辆,月销不足2000辆。时任飞凡汽车CEO吴冰曾表示:“到2025年,飞凡汽车将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一定要成为头部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但据第三方平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飞凡汽车终端销量7800辆。其中,除今年1月终端销量达2400辆外,其余各月销量均处低位,9月销量降至不足500辆。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速电动化转型,上汽集团也不断试水,飞凡汽车成立前,上汽集团已开始“孵化”高端电动品牌——智己汽车。按照上汽集团的规划,智己汽车的定位高于飞凡汽车,让两个品牌分别开拓不同细分市场。2022年,智己汽车首款车型L7上市,售价区间为36.88万—40.88万元。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车售价持续下探,智己汽车与飞凡汽车的价格体系出现“内耗”。从新车售价看,目前智己汽车旗下主销车型L6与LS6的权益起售价下探至20万—22万元以内,逼近飞凡汽车的价格区间。
在外界看来,飞凡汽车与智己汽车已陷入“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去年,“飞凡并入荣威”的传闻开始出现,今年初飞凡汽车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则让双方合并传闻再度升温。一位前飞凡汽车员工透露,除选择拿赔偿离职外,飞凡汽车员工也可选择转岗或重新应聘至荣威、MG品牌等上汽集团旗下品牌,或上汽旗下零束软件及上汽研发总院。
今年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公开表示:“荣威和飞凡一直在融合的路上。今年我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荣威、飞凡营销服务机构的融合上,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首先对用户做的承诺要兑现;其次,答应经销商的事情,我们要好好做,更负责任;最后,要加快速度,进一步发展荣威、飞凡的产品型谱。”这也被认为是上汽乘用车方面首次正式回应“荣威飞凡合并”的传闻。
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自主头部车企开始频发独立子品牌,在多个细分市场“尝新”的同时也经历“试错”,部分品牌将被逐渐整合或淘汰。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众多品牌开始将电动化转型提上日程,其中不少造车新势力杀入汽车市场。面对市场变革,各自主品牌为加快转型进程,开始推出独立品牌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一时之间自主“小号”的加入让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新一轮扩张期。“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面对众多新对手,传统汽车品牌开始尝试‘新玩法’,因此选择在多个细分市场撒网‘尝新’。”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看来,多品牌“尝新”的同时,未能杀出的品牌开始被市场淘汰,也成为车企的“试错”成本。如今,众多车企逐步找到方向,开始重新调整品牌战略布局并整合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上汽集团对旗下品牌进行调整,近期多家品牌也进入渠道及品牌调整期。其中,此前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宣布,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品牌,吉利新能源将聚焦打造银河品牌,几何品牌将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此外,独立运营的欧拉汽车也被传将回归长城汽车体系。近日,欧拉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欧拉App的全部服务将迁至长城汽车App,欧拉App预计在今年12月初从各大应用市场下架,并于12月底正式停运。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商务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务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商务网 电子邮件:ha177015747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