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九月份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四季度仍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2022-10-22 04:30: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409   
九月份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四季度仍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在经历了8月份的量价齐跌之后,同业存单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9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有所增加,利率也有所回升。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9月以来,同业存单已发行2.58万亿元。仅9月份,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1.79万亿元,明显高于7月份的1.46万亿元和8月份的1.53万亿元。与此同时,银行间存单的发行利率也有所上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9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发行有所增加,主要是二季度以来在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度降低。但8月份以后,随着信贷的不断修复,银行间沉淀的资金得到疏通,负债端补充资金需求得到提振,同业存单发行回暖。同时,市场对信贷投放的改善和资金利率的提高有预期,也会倾向于增加同业存单的发行,以提前锁定较低的负债成本。展望四季度,同业存单市场整体将保持平稳发展,需求有望逐步增加。但利率方面,同业存款利率变动幅度整体有限。

发行数量和规模、数量增长、利率小幅回升。

从今年一、二季度看,同业存单呈现明显萎缩趋势。光大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认为,二季度以来,同业存单发行明显萎缩。4-9月累计净融资-920亿元,同比少增7500多亿元,其中4月、5月、7月、8月的净融资均为负增长。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同业存单一年期发行利率最低,一度降至1.85%,之后维持在2。

近期同业存单发行有所增加。9月以来,共发行同业存单3211张,发行总规模2.58万亿元。与前几个月相比,9月份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净融资额超过4000亿元,而7月份和8月份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分别为1.46万亿元和1.53万亿元,净融资规模连续两个月为负。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李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份央行降量,继续做MLF。叠加信贷投放改善,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需求增加,同业存单数量和规模增加。

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小银行仍是发行主力。Wind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2981.8亿元,排名第一;其次是城商行,发行规模为2589.6亿元;再者是国有大行,发行规模1416.6亿元。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小。

除了发行规模增加,近期同业存单利率也有所上升。Wind数据显示,9月和10月银行间CDs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1.9061%和1.9407%,略高于8月的1.8704%,但仍低于年初水平。

李希认为,9月份同业存款利率上升主要是由于短期流动性扰动。随着信贷投放的持续改善,存款重叠压力加大,银行间流动性趋紧,推高存款利率。不过,10月份以来,银行间流动性回归宽松状态,资金利率上行趋势逐渐放缓。

四季度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不大。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博士后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业存单是银行重要的主动负债管理工具之一,其发行规模和力度的变化是商业银行优化存款负债结构、满足流动性需求战略调整的体现。

从资产端看,信贷需求的回暖是银行主动扩大负债的强大动力。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意愿普遍较弱。三季度以来,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企业的融资能力稳步上升,这是商业银行主动扩大负债进而扩大资产的动力。

从负债端看,储户存款意愿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银行的负债管理选择。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和LPR下行的推动下,近期各大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促使社会储蓄意愿转向消费或投资。

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同业存单发行仍将维持高位,但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不大。

显然,银行间CDs的收益率相比MLF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考虑到上述量价反转因素,且四季度CDs到期量较大,后续CDs利率仍有上行空间,净融资额可能小幅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业存款利率面临上行压力,但幅度有限,因为利差压力依然存在,银行降低成本的动力依然不减。负债端广谱利率下行制约同业存款利率上行空间。

李希认为,发行同业存单主要是为了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基于商业银行吸储压力上升以及未来负债端结构持续调整的背景,预计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仍将保持高位。利率方面,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边际宽松,同业存款利率变动幅度整体有限。月末、季末可能因流动性扰动而波动,总体水平将维持低位。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商务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务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商务网 电子邮件:ha177015747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