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落幕,考后填志愿,今年我国24种本科新专业招生香不香?教育新观察
6月9日,2024秋季高考落下大幕。对于考后填志愿的规则,沪上5.4万名考生们走出考场不多久,又要开始费思量:能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志向,又踏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动向。
早在今春,教育部就向社会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全名单,“增、撤、调”的专业布点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24种新专业被正式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也同步列入相关高校今年的本科招生计划。
在高招季,这些自带特色的新专业到底香不香?它们又代表着怎样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新趋势?如何助力实现高校学子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对此,不妨做一番梳理分析。
教育部明确,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旨在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特别支持高校增设数字经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此轮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涉及沪上部属高校的35个专业、地方高校的12个专业,以及部市共建的上海海关学院1个专业。其中,目录中的新专业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健康科学与技术、华东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材料、上海体育大学的足球运动。
不难发现,除足球运动属于教育学门类外,其他均属于工学门类。另外,还有10个上海地方高校优化调整的专业,从上海海洋大学的人工智能到上海电机学院的机器人工程,其中半数也属于工学专业。
在我国十多个学科门类中,论“理、工、农、医”的招生规模和结构比重,在本科层面超过50%,在研究生层面更是超过60%。为此,今年3月中旬,《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适时出台。
上海这一《实施方案》的关键量化指标在于,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而理工农医专业门类的本科生招生占比更是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上海还同步提升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的专业大类招生规模,这3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的在校生规模占比也提高约10个百分点。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解读认为,《实施方案》突出以需定供,主动对接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治理等需求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招生结构与规模,促进供给端主动匹配需求端。
为“科”服务,为“产”育人。在华东理工大学,新专业“电子信息材料”作为“急需紧缺”的专业,首批已提前招生2022级30人,第二批又招生2023级60人,今年将保持这一规模完成第三批招生。
所谓“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器件”,材料对芯片性能提升的贡献率已超六成,贯穿集成电路制造的全过程,且处于链条上游,作为产业的“脖子”。校方表示,集全校优势资源,为适应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该专业。
目前,从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到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华理围绕化学、材料、化工等“双一流”学科布局约40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基于这些平台和载体,以及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近40名专业师资团队,新专业针对性培养满足集成电路材料设计与制备及相关学科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半导体行业人才。
从新设专业到专业集群,上海还支持高校依托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分类建设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网络安全学院、涉外法治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同时,鼓励开设贴近社会与产业需求的微专业、微课程,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课程资源,增强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相关行业从业能力。
对于基础学科,则保持其学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升。新的《上海方案》提出,适度增加基础学科专业布点,稳步增加理科和基础医科招生规模;并重点引导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适度扩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科招生规模,加大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和直博士培养规模,同时保持哲学、历史学等基础文科招生规模总体稳定。
即使文科也出“新文科”。立足“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精品文科共享联动”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同济大学顺应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变革趋势,充分满足融媒体、互联网和5G时代对新型传播学人才需求,申报并获批新增传播学专业。
不论是全新专业,还是优化调整专业,这批本科专业目录上的新面孔都主打一个“融合”——既基于学科交叉,又加持产教融合。
依托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新增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校招办表示,新专业融合理、工、医等多学科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与生物信息、基因技术、预防医学、运动转化医学等内容的交叉融合,研究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卫生因素等对居民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规律,探索生命从孕育、成长到衰老的全过程健康规律,引领“全周期主动健康技术”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又如,上海财经大学新设“数字经济”专业,今年在部分省共投放统招批次计划30人,专业限选物理。上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汤玲莉告诉记者:“同时,数字经济专业将在全体录取新生中二次选拔,与统招的30人共同组建50人规模班级,其中20人通过开学一周内面向新生的实验班选拔录取。”
数字经济专业的跨学科研究集中在4个方向:面向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数据驱动的经济预测与决策、数智驱动的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按照“本博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7到8年弹性修业年限。学校还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创建“上财-阿里数实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与丰富的实践场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新路径,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海电机学院今年新设机器人工程专业,首届招生计划60人。校教务处副处长杨洪刚告诉记者,“这主要为了响应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趋势,紧密对接国家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地区智能制造、自动化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立足临港新片区,服务长三角区域,学校与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临港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以现代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产业的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集成等为特色方向,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超5米6/7座,4驱,449匹,可公路可越野,家用看它们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国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商务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务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商务网 电子邮件:ha1770157474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