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人数创新高降佣推动卖方研究回归本源
全行业证券分析师数量突破5000人大关。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降佣有助于挤掉行业泡沫,引导券商研究业务回归本源。在行业变革中,卖方研究所不仅要应对挑战,更要抓住机遇、实现自我突破。
分析师突破5000人大关
截至7月2日,证券分析师共计5138名,较年初增加358人,增幅超7%。
16家券商的证券分析师数量过百,其中,中金公司以340名分析师的数量居于行业首位,中信证券以194名位居第二,兴业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紧随其后。中型券商方面,浙商证券、国金证券、国信证券、华创证券等公司的分析师人数过百。
中金公司证券分析师人数增加最多,较年初增加了41人。华福证券有83名证券分析师,较年初增加31人。此外,浙商证券、兴业证券、东北证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的证券分析师数量均增长10人以上。证券分析师数量下降的券商中,首创证券减少9人,银河证券、红塔证券均减少8人,德邦证券减少7人。在业内人士看来,分析师数量创新高,表明证券、基金行业对专业研究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
从人员流动看,一大显著趋势是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等管理岗位变更频繁。“今年,我们研究所普通研究员跳槽的不多,首席经济学家流动性相对更高。”一位券商研究所中后台人士说。
今年以来,10余家券商研究所迎来新所长或首席经济学家。原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加盟华福证券,原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刘郁出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陶川担任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券商牌照同质化竞争下,优化团队配置将成为券商研究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人才,仍然是券商研究所争相招揽的对象。
分仓佣金收入锐减
今年7月1日,基金降佣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公募费率改革第二阶段落地。有券商分析师测算,以2022年为基数,将股混基金假设佣金率以万分之五计算,指数型基金以万分之二点五计算,其他基金佣金率维持不变。这样计算出来公募基金总佣金支出由188.4亿元降至119.3亿元,下滑37%。
事实上,2023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已明显“缩水”。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有57家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占比超六成,头部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仅民生证券、国海证券、浙商证券和国金证券等券商实现同比增长。
“各大研究所将面临一波产能出清。”沪上一家头部券商的研究人士认为,券商研究所应重新定位,选择是继续深耕传统卖方业务,还是进行业务转型。头部券商有机会扩展服务范围,成为综合型研究机构;非头部券商则应专注于打造精品型研究所,深耕特定领域。
今年上半年,部分券商研究所精简团队的消息不断发酵。有中小券商分析师透露,公司确实在今年精简了投研团队,不再采取高举高打、高薪挖人的模式,而是走内生发展之路,业务上也从对外服务逐步转向内部协同。
面对佣金收入的减少,券商研究所须探索新的盈利途径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券商如果想在公募基金分仓佣金上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得靠研究实力,而不是靠基金的销售能力。
部分机构逆势扩张
在降佣背景下,券商研究所的卖方业务面临更多压力。不过从近期行业情况来看,一些券商仍然在逆势扩张,并更加注重人才的支撑和投研能力的提升。
近日,东方财富在发展研究业务上动作频频,原兴业证券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孟杰拟担任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所长,研究所也开展大规模招聘,涉及策略、固收、金融、医药、汽车、农林牧渔、钢铁有色、化工、交运、通信等10余个行业的分析师、销售等岗位。甬兴证券近期招聘医药、社服、电新、电子、汽车等行业分析师。
今年上半年,一些券商研究所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如浙商证券研究所将2024年定为全面改革之年。浙商证券首席战略官兼研究所所长邱冠华表示,研究所将开启全面改革。一革思想,聚焦“帮助投资者提升净值”这一核心目标开展研究服务工作;二革打法,深刻探讨哪些是正确的事,如何正确地做,怎样做到极致;三革机制,对部门组织架构进行深刻调整,加强协同效应,切实推动研究与财富条线深度协同发展。
产业研究被不少券商研究所视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表示,要以产业深度打造卖方业务“长板”,在优势行业进行重点布局,谋求在优势领域具备市场领先的投研服务能力。
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孙远峰提出“产业资源赋能深度研究”。他表示,华金证券研究所重点在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进行布局,借助集团区位优势,深度发挥团队产业链资源优势和深度研究专业优势,聚焦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产业、政府及战略客户的开发维护和投资机构等,提供全方位的研究和交易服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国产纯电版“路虎卫士”亮相!或不超11万,越野外观配双电机四驱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国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商务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商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务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商务网 电子邮件:ha17701574748@163.com